通院学生张梦麒说,在暑期思政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扮演一名小战士被埋进沙子里的场景。当时■★◆,沙子灌满了我的耳朵和鼻腔,被埋之后我感到肺部已经没办法呼吸了。这一幕的拍摄持续了30多分钟。虽然过程艰难◆◆★◆★,但当最终看到成片的那一刻,我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近日,由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出品,塔里木大学马院、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务处◆★◆★★、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联合制作的原创思政微电影《我的托克拉克》《一路芬芳》和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沙漠英雄润边疆》三部视频作品正式发布。
马院研究生王星辰说,投身本次思政微电影创作◆◆,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辛劳★★◆■◆。作为剧组化妆师◆◆■★★■,我不仅要精准捕捉援疆干部们常年风吹日晒的外貌特征,更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用妆容去诠释角色的灵魂,仿佛在与那些坚守边疆、无私奉献的戍边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部影片不仅是一份对戍边人的致敬与礼赞,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经管院学生杜清芝表示,经过这次的的新疆创作之旅★★,刷新了我对新疆的固有印象,领略了何为胡杨精神★★■★◆、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看到先辈们屯垦戍边照片★◆★■◆,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看到一批批奔赴边疆的青年人和退休教师,也无数次为之动容。
通院学生黄迪说◆■,我饰演的角色是359旅某连的一名炊事员以及扎根边疆几十载■◆■◆★★,亲手将茫茫沙漠变绿洲的农学教授,刚开始饰演这两位极具代表意义的前辈角色时,我很难进入状态,迟迟不能融入角色中◆★,但指导老师和团队的鼓励下,我终于感受到前辈们的精神所在。经过这次思政微电影制作■◆★,我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伟大精神,未来,我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部微视频的拍摄是西安邮电大学落实教育部党组“大思政课”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西邮马院近年来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育人作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拓展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生动实践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依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扎实开展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共拍摄思政微电影2000余部◆■■◆■★,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2023年◆■,在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及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学校师生独立完成的思政课公开课《代号 067--矢志不渝,筑梦九天》、思政微电影《如愿》荣获全国一等奖,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了影片的拍摄和展映活动。《如愿》创作团队获得“2023年陕西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标兵团队”■■◆■★“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23年陕西好网民工程品牌”等多项荣誉。思政微电影已经成为该校展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成果的重要平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三部作品内容都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事业”为创作背景聚焦胡杨精神,讲述三代戍边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边疆的大爱人生。
师生团队成员三次远赴新疆阿拉尔市进行拍摄。成片进行13版修改■★,历时4个月创作完成◆★。在拍摄进程中,摄制团队秉持着高度的专业精神与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对每一个镜头精雕细琢,力求摄制成高质量思政影片,影片制作精良、画面优美,情节引人入胜,思想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感人不失严谨,其中一代又一代胡杨人的故事■★■■◆,真实而鲜活。鼓励新时代青年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以切身实践不断抒写新时代胡杨精神的伟大篇章。
参演教师孟祥新说◆■,主创团队从剧本构思到拍摄,再到最后的制作与完成◆■◆■,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感动,更让我感受到了思政在我心中所呈现出的力量。当历史不只是出现在书本里,而是在我的眼前、身边的时候,教育在这一刻完成了闭环。愿更多的历史被人所铭记,愿这条思政路永远在我们心中!